骑行不同于跑步,它的运动节奏相对温和。可以给你更多的思考时间。 同跑步一样,我爱上骑行的过程也曾有一番波折。买来的捷安特自行车放在储藏室好几年,都还没有正儿八经骑过。 后来我在网上看到一款电动助力山地车,突发奇想就买了下来。 那款车促使我骑出了10公里、20公里、40公里,最后是75公里。因为它有助力功能,我完全不必担心自己在筋疲力竭的时候要如何回家。 放下了心里负担,人,真的能激发出超乎预期的能量! 没过多久,也许是半年吧。我就买了一辆真正的山地车。碳纤维车架,当时感觉非常高大上;又过了半年左右,公路自行车成了我追求的目标。两辆车同一品牌,现在已经都是绝版。关于这款车厂家倒闭的原因,网上还流传着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小故事,等待今后有机会的时候我在分享给大家。但也许,这个故事我永远不会说,确切的说是没法说。毕竟,在这个国度,不能说的话题实在太多了...... 回到我要说的骑行。 骑行带给我的最大乐趣,就是它让我真正享受到无拘无束、御风而行的那种自由和随性。 不论春夏秋冬,我都是早上4点钟出发。骑行2个小时回来,7点都还不到。当时我常常引以自豪的一点就是:我都已经运动40公里了,大多数人还没有起床。 早起,是陪伴我一生的习惯。 我在上一篇提到,至少在少年时代,我就已经开始4点起床去跑步了。后来我下定决心自学法律、历尽艰辛考律师,都是利用早上4点起床后,7点之前的那3个小时来完成的。 利用早上4点起床后的时间,我曾经做过很多事:读书、写作、骑行。 现在,我则是在写作。因为,我用7点之后出门跑步的方式,替代了前几年一早起床去骑车的习惯。 我的骑行路线特别值得花费笔墨去详细描述:我从城市出发,穿过一个乡村,途径一段2-3公里的山间公路,就来到我所挚爱的玉符河。 玉符河从济南最为重要的一座水库--卧虎山水库开始向西流淌,迂回40余公里到达小清河、黄河交汇处;由于那里还是南水北调渠在济的终点地段,三水交汇环绕出玉清湖,即济南济西湿地。 玉符河沿岸铺设非常适宜骑行的绿道。而在我最初开始骑行这段路程的时候,卧虎山水库链接段的绿道还没有完全铺设完毕。 可以说,沿玉符河的骑行者中,我是资历较老的。 在那一段时间里,骑行就是我生活中最为充裕的享受。无论头一天的工作再忙,亦或者宿醉未醒。都阻挡不了我4点钟起床的冲动。 我曾经冒着暴雨骑行,也曾经顶着冬雪骑行。还有几次,我本来在家做其他的事情,一看外面下雨了,立刻就来了要出门骑车的冲动。于是,出发! 在骑行的路上我感悟人生、排解烦忧、思考工作。在骑行的路上,我把叶蔓女士讲解易经的200多部音频听了至少3遍。从而也奠定了今天我凭依《易经》来写作《律师自我修养》的勇气。 在骑行的路上我曾重重的摔倒;在骑行的路上我曾放声高歌;在骑行的路上我找到了破解重大忧患的钥匙。 是骑行支撑我走到了今天。 玉符河沿岸的每一棵树、每一朵花、每一刻石子都见证了我愈挫愈奋的不懈努力。 这里我要特别提到在临近西渴马村的河滩里,有一株老榆树。这棵树至少有50-60年树龄。它一个人横担在河道中央,孤独而坚忍。它的根系牢牢圈缚起一大片河滩,是整条河中最为突兀的另类。 在我最初遇到它的时候,常常要停下自行车。坐在属于它的那片河滩上静静看河水流淌。孔子曾经在川上发出感叹:“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。”过去,我一直认可通行的讲法,以为老夫子是在感叹时间流逝,人生短暂。最近研读《易经》我才发觉其实不然。古语“逝”并非只是“消逝”的意思,还含有“去往”之意。子曰:“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。”是说:奔腾的流水呀!昼夜不息,千回百转。无论遇到任何苦难和障碍,都不能阻挡它前进的脚步! 作者介绍:一约既定,万山难阻:刘卫国律师侧记 |